当前位置:首页>>实验教学>>教学改革

(一)教学改革立项、进展、完成等情况

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、国家级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项目、河北省药学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多项教改项目持续稳步推进。2020年获校级教改课题立项15项,其中教学成果培育重点项目2项。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、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,发表教学论文3篇。作为主编、副主编出版专著和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。中心联合北京欧倍尔公司申报的2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项目,被评为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。

1.完善机制,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新体系

中心多年来持续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,解决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关系不够顺畅,机制不够健全,难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等问题。不断完善教学实验中心运行管理机制,实行校、院两级管理。

2.构建科学、系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

中心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,针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梳理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,构建科学、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,丰富实践教学环节,将实践教学贯通于药学教育的全过程。形成了以“实验教学”为基础、以“早期科研”为导向、以“专题实习”为支撑的的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。

3.整合课程,构建模块化药学实验课程群

随着一流专业建设的深入,课程作为专业的具体内涵,进行重组调整。在实验中心优化整合的基础上,将5门专业基础课和13专业课程按照“药剂学、药物化学、药物分析学、天然药物”四大专业知识模块构建了药学课程群并组建教研室,打破了传统上单门课程为教研室的局限结构,加强了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纵向联系,克服了单门课程孤立发展的保守模式,带动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发展;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课程间的横行合作,提升了课程建设整体水平。

4.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

①更新实验教学内容

中心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实验内容、充实新技术,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本科实验中,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展现给学生,每年实验更新率在10%左右。如《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》、《二苯乙烯苷的体内药物分析》、《利用纸色谱先导设计法从洋金花中提取分离生物碱》、《青蒿素的提取分离和检识》、《穿心莲内酯的提取、分离、鉴定及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》等实验,内容涵盖了六大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及纯化技术。

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

药物分析、药剂学等实验课CBL、PBL及CBL+PBL教学方法的推广,成效显著,切实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融入度。多篇教改论文《BOPPPS教学模式在“药剂学实验”中的应用》等在国家级期刊发表,并获全国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大赛、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优秀论文成果等奖励。

③严格标准化实验考核

各门实验课均设置了实验技能考核环节,制定了标准化评分细则,通过综合性实验抽签考核,学生们能及时发现实验技能的短板。

(二)科学研究等情况

中心依托药学学科,初步形成了包括药理学、药物化学(含天然药物化学)、药物分析学、药剂学、生药学和临床药学等6个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,为进一步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保障。2018年“药理学毒理学方向”进入ESI前1%,为河北医科大学ESI排名第二的学科。建有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、新药药理毒理研究2个省重点实验室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通过的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(GLP中心)、4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(GCP)。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获得省级课题15项,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,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,生物医药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;河北省教育厅项目6项;校级课题2项;共获经费资助398万元。发表各类研究论文102篇,其中被SCI收录52篇,最高影响因子为10.652;申请发明专利1项。